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玉溪频道 >> 要闻 >> 正文
【幸福玉溪】环境更宜居 乡风更文明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5日 15:07:00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环境更宜居 乡风更文明

仲春之际,鸟语花香。沿着抚仙湖西岸驱车前往星云湖,放眼望去,左侧是湛蓝的天空,美丽的湖光山色风景;右侧绿树成荫,一栋栋农舍镶嵌其中,水清、村净、景美的绚丽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和美景相对应的,是这里农民的美好生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这里的村庄成为城里人前往的“圣地”,城里人来了就不想走。以 “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为目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了玉溪市的村村寨寨,让生活与美丽同行。

6.jpg

通讯员 徐万林 摄

整治行动让环境美起来

玉溪市在全省经济发展起步早,发展较快,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打造天蓝、水碧、地绿、土净的幸福美丽家园。该市在发展中发现,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差距大,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问题较为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玉溪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全市高位推动,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乡村振兴“千名领导挂千村”责任制,针对行路难、如厕难、村容村貌差等农村环境“短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红塔区研和街道研和社区通过“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模式,党工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将每月1日定为固定党员活动日,对辖区8个居民小组的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目前,已全面免费开放集镇公厕、农村公厕,淘汰拆除垃圾池(房),改用移动式垃圾箱,淘汰拆除垃圾池(房)35座,移动式垃圾箱覆盖率达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6%。

        玉溪市将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村庄规划管控率将达8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三湖”径流区村庄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公厕、户厕管理制度覆盖率达100%,全市完成户厕改造示范2000户,100%的镇区旱厕和90%以上的村庄旱厕得到消除。

各地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农民主体的鲜明导向,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突出乡村建设特点,下大力气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以更加扎实有效的行动,拉开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大幕,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大变脸”,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五型”建设让农村好起来

有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云南。

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镇对罗里河河道进行大清理;江川区前卫镇对辖区内主要入湖河道、流域农田、源头水源、河道沿线村庄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整治,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环境整治,自觉加入到保护星云湖行动中,共同治好“一湖水”;易门县绿汁镇推进“拆危房、除闲房、腾空间、建新村、换新貌、奔小康”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一方面是精心呵护绿水青山,另一方面是想方设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玉溪市不为整治而整治,整治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广大农村发展。

        通过整合各项村庄建设项目资金、广泛吸引各种社会投资,全市2019年开工建设60个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洁型“五型”示范村建设,促进村寨居民生活方式根本转变、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助力乡村发展。

农村公共空间整治腾出的闲置空地纷纷被种植上了乡土树种营造乡村景观,名木古树挂牌保护,一个个“微田园”让大地更绿,村庄更美。

乡村变美,农场田园综合体逐渐多了起来。曾经的农家乐正在升级迭代,集休闲娱乐、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生态稻渔综合种植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式乡村游园项目正方兴未艾,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将跃然于世,强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以“五型”建设为引领,玉溪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三产融合,接续产业平台,加强文旅产业培育,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更旺,农民更富。

素质提升让文明跟上来

实施乡村振兴,既要让农民生活富起来,还要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让淳朴民风重新回归。

峨山县小街街道运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大喇叭讲堂”“学校讲堂”等向群众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动意识,引导广大群众人人动手、户户参与,形成“美化我家我在行动”的良好氛围,由“要我美”变为“我要美”。

6

玉溪市在整治行动中,着重强化群众的主导作用,把提高群众素质摆在本次行动的重要位置,坚持村民主体、建管并重。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时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以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养成讲文明、爱卫生、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生态环境观念。

文明,关系着农民生活的“里子”。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文化兴盛,培育文明乡风。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古城街道昌源社区老方寨村民小组,曾经村容村貌不容乐观。落后的关键是群众的观念和习惯。找准病灶,开准方子,古城街道昌源社区创新模式,推行1名党员带动10户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1+10=N”十户一体模式,整治效果良好。现今老方寨村民小组的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群众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增强。

新时代,新作为。玉溪正全力打造天蓝、水碧、地绿、土净的幸福美丽家园,为玉溪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尹朝平)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