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玉溪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巾帼英贤——李桂英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9日 11:18:02  来源: 云南网

巾帼英贤——李桂英

李桂英(1927.08~2020.02),女,彝族,出生于峨山县富良棚街。年幼时就喜欢读书,在当地读完小学后,1945年考取峨山县立初级中学读书。

在峨山中学读书学习期间,李桂英开始接受中共地下党员王以中、“新联”成员董建中的思想启蒙教育。参加王以中在自己家里组织的“秘密读书会”后,李桂英和矣芳、施致宽、施嘉明等同学一起,阅读进步书刊和文艺读物,学习哲学知识和革命理论,讨论革命问题。年幼时亲眼看见旧社会的穷困现状和农村妇女备受压迫的命运,在受到革命思想教育之后,李桂英推翻封建统治,建设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妇女翻身解放新社会的希望,被革命火种点燃,投身革命活动的信念更加坚定。

1947年6月,中共峨山县工委成立。在董孝先、董治安、董子健等老师们的教育和县工委的领导下,李桂英了解“一二·一”昆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起因和意义,增强平等团结的民主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宣传、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在革命活动的锻炼中不断成长,于1948年5月加入“民青”组织,并被党组织派到城郊的窑头上(挂榜村)开辟农村革命据点。同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的事业,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成为李桂英的坚定信念和追求,激励着她乐观向上、不屈不挠,战胜各种困难。

1948年11月上旬,在峨山举行革命武装起义前夕,李桂英和柏群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把两支手枪藏在书包里,混在放学回城的同学间,机智地通过了国民党县保安团严密把守的城门,顺利地把枪送到了城里,圆满完成了任务。11月16日,峨山武装起义前一天,按照计划部署,她和柏群、赵桂馨、张兴惠4人负责接应攻打县城西门部队的任务,夜晚就位埋伏在西门外的豆田里等待攻城信号。因获知国民党26军279团1个加强营于当天晚上赶到峨山增援,为避免硬攻导致重大损失而改变了攻城计划。直到凌晨得知这一消息,他们4人商量决定柏群留下向组织汇报情况,其余3人赶往坡脚村,找到前往龙武县与自卫军一支队商定作战方案折返的董治安,报告攻城计划改变的情况。董治安随即指派他们返回峨山县城,把部队仍然驻扎在这里等候时机准备攻城的情况向滇中地工委负责人温宗姜。李桂英和张兴惠迅速赶回县城,向温宗姜报告。温宗姜安排李桂英两人立即把国民党部队当晚要到坡脚攻打我部的情报送达董治安同志,完成任务后就留在部队。她俩又在天黑前急赶到坡脚,把情报送给了董治安。李桂英随队立即往小街大棚租方向转移,就此投身到革命武装斗争的行列中。同年12月,李桂英随着革命队伍转移到峨山县西北山区,坚持开展游击斗争,在击溃国民党反动武装多次“清剿”和打击地方反动武装的军事斗争中不断壮大武装力量,在富良棚、各雪、甸中等山区开辟了滇中游击根据地。

为了巩固游击根据地,李桂英被党组织安排在她的家乡中和乡(富良棚一带)开展工作。1949年2月,县工委书记吕涵英在谧安乡召开各据点负责人,研究部署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以及在工作中发挥贫雇农的作用组织变工队、抓好生产、解决贫苦农民的春耕春荒等工作。按照会议精神,李桂英和李德明先在大寨试点,通过访贫问苦,召集贫苦农民座谈,召开贫雇农大会,成立“贫农团”“妇女会”“变工队”,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发动群众开展清算反霸斗争,清除国民党地方残余势力。实行减租减息,减轻解放区农民群众的负担。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巩固了游击根据地,也为建立区乡党组织和人民政权打牢了基础。

同年4月,李桂英和其他同志在富良棚的上下寨、街子、塔冲、乐里冲等村寨开展村级人民政权建设的试点工作。在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的基础上,由贫雇农团提出3名村主任候选人。召开群众大会选举,参加大会的男女老少都参加投票。不记名公开投票选举,这在农村还是头一次,如何才能做到公开民主?没有选票和纸笔怎么办?李桂英他们就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把群众司空见惯的蚕豆当作选票——凡参加大会的每人发两颗豆票;候选人并排坐在会场中间,在候选人身后各放1个大碗,由群众按自己的意愿把两颗蚕豆分别放在自己赞成的候选人身后的大碗里。投完票后,当众清点大碗里蚕豆,蚕豆最多的就当选为村长,较少的为村副主任,最少的为没有当选。试点成功后,这种方法在游击根据地建立村级人民政权工作中全面推广。当时的李桂英腰插土造小手枪,英姿飒爽。1949年8月上旬,中共峨山县中心区委员会正式成立,李桂英被任命为区委副书记,兼中心区所辖的中和乡党总支书记;成立中心区人民政府及其所辖的中和、谧安、碧云3个乡人民政府,李桂英任中心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中和乡人民政府主席。在革命斗争实践,李桂英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真切感受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成为李桂英干事创业的不变原则。

1949年10月24日,峨山县临时人民政府在甸中镇成立。1950年2月2日,县委、县临时人民政府搬迁到峨山县城。同年4月至次年3月,征粮剿匪斗争彻底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更好地团结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951年初,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当时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50%以上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率先在峨山成立民族自治县。在成立彝族自治乡的基础上,1951年3月,县委、县政府成立峨山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由代理县长张自先任主任委员,李桂英任副主任委员,展开民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筹建工作。1951年5月6日至13日,峨山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在5月12日的选举中,李桂英被选为峨山民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至此,峨山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李桂英成为全国第一个彝族女副县长。1954年6月,“峨山民族自治县”改称“峨山彝族自治县区”, 1955年12月更名为“峨山彝族自治县”,并沿用至今。

1951年11月,李桂英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到北京参加政务院召开的中央民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讨论拟定《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草案)》。李桂英在会上汇报了峨山成立自治县的情况。

1953年5月,任中共云南省委凉山分工委民族工作队队长、西古县工作队队长、党组副书记。在副省长张冲的带领下,李桂英和工作队员们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历经艰险,开展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开辟凉山南部地区的工作、肃清国民党残匪、解放凉山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10 月起,先后任云南会泽铅锌矿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委员。1956年10月,任云南省妇联副主任、党组成员。“文化大革命”期间,李桂英虽受到冲击和迫害,但她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事业,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和大无畏革命英雄气概。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央民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期间,两次与毛泽东主席握手。

1972年3月,任云南省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人。1978年任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云南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其间,她忘我工作,受到党组织的充分肯定。1982年,李桂英当选为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1985年8月,李桂英被选为云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成为全国第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女主任。1988年5月,李桂英再次被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两届8年的履职过程中,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李桂英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团结带领省人大常委会班子把改革开放的精神和云南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人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民主法制建设、执法检查、重大事项的决定和人事任免等工作中积极进行探索。其间,云南的民族立法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受到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的肯定和表扬;制定出台全国第一个禁毒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严禁毒品的行政处罚条例》,1991年修订为《云南省禁毒条例》,促成全省禁毒斗争、打击毒品犯罪取得重大进展;亲自深入基层一线,就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开展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并写成专题报告,促成《云南省加护生育条例》通过审议,全省计划生育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选拔干部任人唯贤,以品德和才能为先;淡泊名利,把配给她的专车不事张扬地让给年事已高的同志;始终保持节俭简朴的品质,一件藏青色的毛呢大衣她穿了20多年。

李桂英用她那踏实的脚步走过了高山峡谷,走过了工厂山村,走过了艰难险阻;走出了她的信念,走出了她的忠诚,走出了她人生的辉煌。先后担任云南省第五、六、七、八、九届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四、五届代表大会代表、省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历经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李桂英对党和人民事业无比忠诚历久弥坚。2000年10月离休后,为抓好全省计划生育协会的工作而勤奋忘我地奋斗着。

2020年2月12日,李桂英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

根据《中共峨山地方史(第一卷)》《峨山彝族自治县志(1978~2008)》的记述和谭丛撰文《高原奇葩——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桂英》综合整理

(峨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黎安婷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