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粮食增产、果业增效,今年以来,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在果园中套种节水抗旱稻,一地双收,探索高效种植现代农业发展路。
技术人员在杨忠明果园进行套种技术指导
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该县曼来镇曼来社区的种植户杨忠明在自家青枣地里种起了杂交稻。如今,一棵棵青枣树周围长满了绿油油的旱稻,通过果园套种杂交稻,杨忠明家将实现“粮果双丰收”。
“我想不到还可以像这样种植,现在长势良好,到时候青枣也可以收,水稻也可以收”。杨忠明说。
据元江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白福玉介绍,目前在元江县有1.8万亩的青枣地,其中近1万亩的土地水源灌溉条件良好,试验一旦成功就能最大程度缓解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有效增加口粮种植面积。
青枣地套种杂交稻
果树下套种旱稻一地双收,是粮食种植模式的提升。据悉,今年元江县夏种粮食(秋粮)作物面积达23.5万亩,完成任务量的106%。当前,该地农业部门正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积极探索节水抗旱稻配套栽培技术,并结合各乡镇的水土环境,做到选种、人员、技术三到位,倡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套种新模式,促进粮食增产、果业增效。当地农户也表示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有信心把果树下套种旱稻这种模式运用好。
“针对今年前期雨水偏多,气温偏低的特点,我们组织了县乡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病虫害防治、规范化管理的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做好中耕、除草、培土、施肥、水浆管理等工作,确保种下去的每一块田,都能种好、收获好”。白福玉说。
云南网记者 李苏榕 通讯员 范魏嵩 李厚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