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街道大水平社区那路小组的一户农家小院里,来自天津的郭仲琳、王颖夫妇俩正悠闲地喝着早茶。夫妇俩告诉记者,两人退休后便在全国各地寻找理想的养老旅居地,元江是他们来云南旅居的第一站。“每日晨起看院内丰富花草,闻柚子花香,见证桑葚从发芽到开花,这小院满是惊喜。”王颖笑言。
那路村是“花腰傣”聚居地,绿树环绕,200多棵百年古树彰显岁月韵味。这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植被繁茂,村民淳朴善良,让郭仲琳夫妇自去年11月成为“新村民”后,便迅速爱上这份悠然节奏,还邀亲朋好友来此共度暖冬。郭仲琳夸赞:“那路村服务设施完善,村口有充电桩方便房车露营,住宿、卫生条件俱佳。”
像王颖夫妇这样的旅居游客不在少数,他们以冬春为周期成为这里的“新村民”。重庆的蒋玉梅称:“那路村距县城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冬季20多度的气温适合避寒养老,住在这里身心皆愉悦。”
“新村民”的涌入,有力带动了那路村经济发展,改变着原住民生活。刀秀仙为接待旅居客,去年8月将自家农家乐客房从4间扩至12间,增设卫生间、厨房、停车点,提供餐饮住宿一站式服务。她希望客人能在此亲近自然,融入这个大家庭。
那路村在引导村民改造闲置农房时,精心划分房前屋后空间,打造“迷你”小花园与小菜园。据大水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刀鸿介绍,小菜园让旅居人能亲手摘菜,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体验感和归属感。如今,那路村基础设施健全、人文气息浓郁,已逐步转型为集种植、观赏、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和美乡村,满足游客“快游慢住”等多种需求。
近年来,元江县紧抓“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契机,立足当地气候、人文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暖冬经济,着力打造“康养城、旅居村”。对全县适合旅居的村组展开摸排,盘活闲置房源,打造示范村,推动乡村振兴,构建“冬避寒、夏避暑”旅居闭环,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元江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谢冬梅表示,经排查,目前全县有16个村庄适合打造旅居项目,通过盘清闲置房屋,打造示范户,带动村民开展旅居服务,提供多元体验。
同时,元江县整合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持续建设那路、羊街、塔朗、者嘎等旅居村,打响旅居云南元江品牌。数据显示,2024年,元江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6.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53.55亿元,同比增长16.03%、13.73%。其中,旅居人员6.08万人次,带动花费7.43亿元。冬季酒店客房出租率从日常的50%提升至82%,县外人员购买新建商品房394套,带动群众租房收入约1340万元,就业1.1万余人,文旅消费实现突破。
云南网记者 李苏榕 通讯员 刘政佳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