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玉溪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电能烤房里“孵”出反季红托竹荪,群众端上“菌饭碗”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09:00:44  来源: 云南网

  近日,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在电能烤房里试种的反季红托竹荪开始陆续上市,每公斤售价100元左右,进一步提振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信心,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走进大村一组电能烤房群,一簇簇粉彤彤的“竹荪蛋”如雨后春笋般从“松针被子”里探出,不少竹荪已破壳长出,撑开一朵朵洁白的“网裙”。“从2月中下旬就开始少量成熟,年前最高价格每公斤达到了280元,现在的价格基本在90元至100元,已经是往年最低价。”大村一组副组长郑伟介绍说,这次是村里首次尝试利用电能烤房种植反季红托竹荪,正好填补了野生菌的“空窗期”,待20多天后将会迎来大量上市季。

  红托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喜欢在湿润的松林环境中生长,生长过程中首先形成竹荪蛋,之后竹荪像孵小鸡般破壳而出,完全长成后很快会自溶萎缩,需抓紧时间采摘。“红托竹荪浑身是宝,主要的食用部分是竹荪裙和竹荪柄,竹荪帽可以通过低温烘干制作成竹毛肚,底部的蛋托和里面的蛋液都是很好的化妆品原材料。竹荪蛋作为食品工业深加工的优质原料也可以单独卖,每公斤价格差不多也有30元至40元。”郑伟告诉记者,红托竹荪从种植到成熟采摘一般历时3至4个月,每一茬可采3至5次。九溪镇巧打时间差,充分利用7月至9月烤烟集中烘烤期之外的其余9个月时间,在电能烤房里错季可栽种两茬红托竹荪,通过精准控温控湿、立体化、高密度种植,不仅缩短了生长周期,还有效避开市场饱和期,实现高效上市。

  郑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11座电能烤房共放置1.8万棒菌包,一棒菌包可产红托竹荪3至4两,两茬种下来,预计产值可达20万元左右。

  江川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多次深入率先试种红托竹荪的九溪镇大村和矣文村民小组,查看红托竹荪长势,详细了解种植户日常管理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两个村民小组在种植管理、土肥水管理、日常养护、生长处理等方面的种植技能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向省市农科院专家‘取经’,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不断提升菌菇质量,让更多的群众端上‘菌饭碗’。”江川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综合股股长沈金锁满怀信心地说。

  近年来,九溪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深耕乡村特色产业,早在2010年就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如今,九溪镇已实现了羊肚菌、小香蕈、小香菇、红托竹荪等“多菌齐放”,并助推发展了蒋记菌子宴等一批食用菌餐馆,成为九溪镇富民强村的“新引擎”。“今年,九溪镇将积极引导农户在9月份参与分批下种红托竹荪,争取在春节前上市。”九溪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九溪镇将按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思路,持续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培育壮大食用菌特色产业,形成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将食用菌打造成为特色产业,打响特优品牌,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云南网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杜莎莎 李伟成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