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杨茜)3月12日,全省经营主体培育及农产品出口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通海召开。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经营主体倍增行动,主体培育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底,全省批零住餐企业达62.5万户,限上企业10417户,较2020年分别净增35.6万户、5182户,提前1年完成5年倍增目标。
通过多维赋能,我省逐步破解主体培育发展瓶颈。政策赋能激发活力,通过财政支持等政策工具推动734户新开业企业入库纳统,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3个百分点;家电以旧换新带动122家企业升限。机制创新突破堵点,首创农贸市场统一结算、民宿数智化转型等模式,大理州住宿业占GDP 比重从0.7%跃升至1.8%;推动工贸分离、农贸分离,涌现出年销售额16亿元的贝泰妮等标杆企业,红河州通过农贸分离实现7户企业升限纳统、贡献批发额3.25亿元。数字赋能加速转型,支持57家电商企业数字化转型,“云品出滇”推动京东、抖音等平台落地云南,新增线上交易超10亿元。生态优化厚植沃土,建成36条省级步行街、75%州市覆盖便民生活圈,形成“试点先行+全域推广”的商业生态培育机制。专班服务精准护航,成立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工作专班,下设7个工作组,“一对一”服务、“点对点”帮扶经营主体发展。
通海一进出口公司冷库内准备发往东南亚的蔬菜。通讯员 朱雁飞 摄
去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91.7亿元,同比增长13.7%,扭转连续三年下滑态势。鲜切花、咖啡、烟草出口稳居全国第1。各地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推动“云字号”产品迈向广阔市场。昆明市2024年花卉出口同比增长34.2%,创历史新高,主要出口至泰国、日本、新加坡,“云花”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玉溪市元江甘庄海关查验场所开展业务至今,累计完成输泰水果集中查验3647车、7.74万吨、货值5.91亿元,极大提升农产品出口通关效率;红河州创新建立关地联合监管机制,属地企业备案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从2023年占比43%提高到2024年的占比75%。
为推动“云品走出去”,我省靶向攻坚重塑竞争优势。建立商务、税务、海关“3+N”联合服务机制,出台全国首个《农产品出口业务指引》,明晰13项业务流程和风险化解措施;推动农产品出口试点建设,探索形成玉溪市注册备案基地管理模式、大理州鲜活农产品“集中查验”一站式服务、曲靖市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三大经验;借力中老铁路开通冷链专列,布局东南亚海外仓,物流时效提升40%;推动1100家出口企业合规化经营,培育32家亿元级龙头企业,试点合作社组织化管理模式。
通海县金山农贸市场。通讯员 佟薇 摄
玉溪市、昆明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昆明海关、省税务局分别作交流发言。会前,与会人员前往通海县金山农贸市场、通海县大树村以及云南云菜集团,就农产品收购税务便民管理、出口蔬菜种植备案基地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