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第637号公告,“江川大头鱼”正式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作为云南省首个土著鱼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消息不仅为江川特色水产产业贴上了“国字号”标签,更标志着这座“高原水乡”在生态经济与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江川大头鱼,学名大头鲤,作为云南特有鱼种,仅分布于星云湖和杞麓湖,是云南省“四大珍稀名贵”土著鱼类之一,2011年评为云南省“六大名鱼”,1989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江川大头鱼生活在星云湖的中上层水域,以浮游动物为食,因其“头大”且产自江川星云湖而得名,在江川的渔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推动江川大头鱼产业发展,早在2013年江川就启动“江川大头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历经机构改革、层层审核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审查(答辩)等环节,2025年6月2日正式通过认定。此外,2015年“江川大头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为品牌的保护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江川大头鱼从濒临绝迹实现规模化发展。自2000年江川大头鱼原种站成立后,经过水产科技人员二十多年的不懈探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等技术逐渐成熟。2009-2025年,江川区渔业部门通过增殖放流、推广水库池(坝)塘养殖等方式,扩大养殖规模。目前,江川大头鱼的养殖水域已涵盖江川水库池(坝)塘等适宜水域96%,年产量达60吨以上。值得关注的是,江川创新推广稻(藕)渔综合种养模式,将大头鱼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稻田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与栖息环境,鱼类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循环体系,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此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将进一步提升“江川大头鱼”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未来,江川区将加强对 “江川大头鱼”地理标志产品的管理,严格规范专用标志的使用,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江川大头鱼产业朝着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让这条承载着古滇文化记忆的“生态鱼”,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鱼”,让“高原水乡”的生态价值在产业链中充分彰显。
云南网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丹 张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