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集铜艺传承、民俗狂欢与舌尖盛宴于一体的文化盛宴在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大新村蔡家山精彩上演,在火光与铜韵中,一起共读蔡家山铜器的故事,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共享民族文化盛宴。
铜韵流转,匠艺生辉
杨广镇大新村蔡家山,是闻名全国的“铜匠村”。他们的铜制手工艺品从小山村里走出来,成为颇受欢迎的生活用具。随着现代化加工工具的出现和蔡家山铜匠手艺的不断创新,早年传统的加工方法逐渐被淘汰,蔡家山的铜器越做越好了。许多通海人舀水要用蔡家山的铜勺,吃火锅要用蔡家山的铜炊锅。现在,许多饭店用来煮鱼、煮菜的铜炊锅、铜锅几乎都来自蔡家山的铜匠之手。蔡家山的铜器已经从过去的几个品种增加到了现在的近20个品种,产品不仅在昆明、红河、文山等省内市场销售得不错,甚至远销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今年是蔡家山村第二年举行炊锅文化节。活动当天,炊锅、铜瓢、南瓜锅等炊具、餐具,过山号、铓锣等响器一一展示,大家或驻足观看,或亲手触摸铜器的纹路,在匠人讲解中了解从明朝传承至今的铜艺密码,不少人当场订购,将这份非遗技艺的温度带回家。
平日里走进蔡家山,就听得到一阵阵叮叮咚咚的敲打声,工匠们手持工具,在通红的铜坯上敲打、延展、成型,一件件造型精巧的铜器在锤下逐渐成形。每一件铜器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敲打之间,传递着岁月的回响。
品尝美食,共享盛宴
炊锅宴是通海人浓浓的乡愁,炊锅菜做起来特别方便可口,营养的汤汁,新鲜的蔬菜,揭开锅盖扑面而来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亲朋好友们围坐在炊锅旁,其乐融融。迄今为止,蔡家山打造出最大的炊锅高1.5米、直径1.04米,重达206斤,可供200余人同时食用。
民俗巡演,情暖村落
活动现场,舞龙、舞狮、花车、舞蹈及锣鼓等民俗文化活动在蔡家山主街道轮番上演,在激昂的鼓点、变幻的阵式和翻飞的彩扇间,演员们载歌载舞,扭出了浓浓的乡情,舞出了喜庆热烈。
夜幕未临,篝火升起,大家手拉手围绕篝火跳起舞蹈,点燃了火把,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笑脸,大家用最热烈的方式传递喜悦,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
此次活动以“铜器+民俗+美食”为纽带,让更多人走进蔡家山,了解蔡家山。火光渐熄,温情不散,蔡家山的铜锤仍在敲响,火把节的歌谣仍在传唱,我们期待,下一次在蔡家山,再赴一场火与铜的约定!
云南网通讯员 冯夕霞 朱芮 卢贵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