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新平水塘:林下种药材 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新平县水塘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种植,通过发挥林下经济联农带农优势,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赋能乡村振兴。
眼下,虽是炎炎夏日,但在水塘镇旧哈村三家村小组的后山上却是云雾缭绕,凉意沁人。走进村民李秀专家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地里,只见郁郁葱葱的黄精、重楼各类中药材长势喜人,茂密的叶片在水汽的滋润下显得青翠欲滴。李秀专穿梭在垄沟之中,拨开丛生的叶片,仔细检查每一株药材的生长状况。
“现在我种的中药材品种已经有十多种了,有些种植面积比较小,黄精、重楼和冰球子这几个品种就比较多一点。像黄精我现在种下去应该有七八十亩,最近这段时间也是正在种植,今年还要种四十来亩才能种完这些黄精苗。”李秀专向记者介绍。
李秀专告诉记者,中草药用途广泛,市场需求也比较稳定,从药用加工到健康养生产品开发,都能见到中药材的身影,而且国家对中药材领域的科研投入持续加大,更是让这个产业的前景越来越清晰。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效益,李秀专的种植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李秀专说:“种植效益还是挺可观的,比如说黄精它的用途比较广,搞科研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种植项目。我现在每年都在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我的目标是种两三百亩。”
旧哈村呈立体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常年湿度适中,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这一优势,在李秀专的示范带动下,三家村小组的农户纷纷尝试在林下种植黄精、重楼、三七等中药材。原本闲置的林地资源被盘活,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因为我专门和村里的人讲种中药吃有什么好处,国家也重视,这个也是一种机遇,他们也跟着我种起来了。目前我们这边种了两家,山头那边也种了几家,虽然种得面积还不是太多,但是大家都愿意去尝试。”李秀专说。
水塘镇地处哀牢山中段,拥有4.6万亩林地资源,其中2万余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示范带动”原则,水塘镇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开始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初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全镇中药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良好开端。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林下中药材产业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变成金山银山。
旧哈村党总支副书记罗明祥介绍:“经过这几年的林下种植,我们村大户有十多户,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最主要种植的品种就是黄精、重楼。今后在大户的带领下,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发展好中药材种植,让大户带动周边农户,把中药材种得更好,规模做得更大。”
林下可生金,绿富可双赢。从零星试种到连片发展,水塘镇这片绿水青山间的中药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守护着生态底色,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接下来,水塘镇还将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广袤林地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张少川 李艺宾 周郁伦 颜钰耘 张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