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门县:“点线面”结合讲好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近年来,易门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示范引领,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拓宽教学渠道,在全县各行业、各领域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教学点13个,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教育主题、县域经济发展主题、文旅融合主题、乡村振兴主题现场教学线路4条,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点面结合讲好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有形有感有效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易门的生动实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教育”主题 讲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故事
紧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专题开发《传承孙兰英革命精神 锤炼党性修养》《易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学习百年党史 汲取智慧力量》等课程,依托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工人运动史馆、易门烈士陵园等现场教学点开展教学,教育引导各民族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深化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县域经济发展”主题 讲好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故事
紧扣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专题开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易门发展园区经济“园中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课程,依托云南易门产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易门野生菌博物馆、益生食品等现场教学点开展教学,教育引导各民族党员干部立足易门发展现状、资源优势、产业布局、项目规划等实际,切实深化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核心要义、深刻内涵的认识,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树牢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理念,积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易门实践贡献党校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旅融合发展”主题 讲好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紧扣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专题开发《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精神内涵及实践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课程,依托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林士桥、万宝厂等现场教学点开展教学,教育引导各民族党员干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民族“三交”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主题 讲好各民族社会治理的故事
紧扣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专题开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易门县梅营社区基层治理的实践启示》等课程,依托兴文街社区、梅营社区、摆衣村、曰末旧村等现场教学点开展教学,教育引导各民族党员干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健全民族政策法规、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方面作出示范,积极为推进易门乡村振兴提供范本。
2021年以来,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新课程54门,打造省市县好故事、精品课、样板课、优秀党课共9门,举办各类培训班205期28758人次,讲授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民族工作、党史等专题党课宣讲543场次、受众83407人次。其中,讲授《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类专题课54场、受众9785人次。通过全方位、多领域开展教学,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说服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教育引导各民族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五观”,坚定“五个认同”,在全县各行业领域积极营造用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