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第二届中国音乐学院美育(音乐)成果展演“聂耳杯”声乐专场在玉溪启幕。作为玉溪市与中国音乐学院深化“聂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音乐文化实践基地”合作的重要举措,此次展演吸引了全国25个省(市)的650余名声乐爱好者参与。其中,就有13岁的甘肃藏族女孩班琴,她牵出了一个跨区域教育帮扶和文化音乐帮扶的故事。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8月1日,在云南玉溪,当同学们为班琴唱起《生日歌》时,这位来自甘肃文县大山的女孩儿眼眶微红,这是她的13岁生日。当天,班琴跟随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刚到玉溪,就收到了来自辽宁、云南两地新闻工作者共同送上的生日蛋糕和祝福。
“云南的天很蓝,树也很多,非常感谢云南的记者叔叔阿姨精心准备的生日惊喜!”从甘肃到云南,班琴身后是一场跨越二十多年的爱心接力。
班琴的家乡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的川陕甘交界处。1998年中国记协与文县结成了对口帮扶关系。2021年7月,在一次由中国记协组织的文化帮扶中,辽宁省记协和沈阳日报社携带帮扶品走进了东坝中学。这里90%以上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听说有合唱团的老师要来,学校临时组建了一支合唱团,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一年后,在沈阳日报社与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发起的跨地区音乐帮扶项目中,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成立,排练的第一首歌就是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为他们量身创作的《大山里的孩子》。四年间,140多名像班琴一样的孩子,通过合唱,唱进甘肃电视台演播大厅,唱到中央电视台。
“合唱团的经历将成为他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马为看来,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在合唱中获得了美,就会留下美好的一笔。“从辽宁到云南,关心他们的新闻工作者接力守护他们的成长。祖国处处都有亲人,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聂耳故乡,玉溪市以歌声为纽带,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近年来,玉溪市紧扣“聂耳和国歌”主题,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合唱协会等专业音乐机构合作,常态化举办“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包括以“聂耳杯”命名的合唱、民乐、钢琴等艺术展演活动。依托聂耳大剧院组建玉溪市聂耳合唱团,向全市24支少儿合唱团授予“聂耳少儿合唱团”称号,全市组建678支聂耳百姓合唱团。
在玉溪微凉的晚风中,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的同学们在玉溪州大河畔完成了赛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吸引了玉溪市民的围观。“在我的家乡,每逢节日所有人都会身着盛装唱歌跳舞,这让我从小就爱上了唱歌,就像聂耳一样喜爱家乡的民间音乐。”
在玉溪结束展演后,班琴将和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的同学们一起飞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2025第六届悉尼国际艺术节,带着他们的歌声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云南网记者 王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