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玉溪频道 >> 要闻 >> 正文
易门各族儿女共筑生态团结绿色屏障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09:35:32  来源: 易门统一战线

  原标题:菌林同心 绿富同兴——易门各族儿女共筑生态团结绿色屏障

  晨雾中,铜厂乡的村民武元其穿行在易门大凹子山林间,步履轻快,脸上掩不住的期待——一年一度的采菌时节又到了。在他精心管护的221.9亩家庭林场里,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正破土而出,这是大自然对守护者最珍贵的回馈。

图片

  易门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多样的野生菌宝藏,全县适宜野生菌生长的林地超60万亩,有野生菌资源402种,其中食药用菌183种,野生菌年资源蕴藏量2200多吨。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实施森林抚育项目、大力推行“包山养菌”“围山养菌”模式,并出台系列惠农扶持政策,易门走出了融合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之路,让大自然的馈赠既滋养生态,又惠泽百姓。

  共护一片林:从“采”到“养”的团结实践

  易门推行“包山养菌”模式后,武元其同其他各族群众一样积极响应号召。“这些地方,我承包时候是光滩,承包十来年,树都长得好大了、长茂密了。”武元其抚摸着葱郁的林木,眼中满是自豪。他像呵护孩子一样守护着这片菌林,昔日光秃的山坡如今绿意盎然。

  “包山养菌”模式,一改过去无序采摘的旧习,注入了“采大留小、分区轮采、保护菌塘”的科学理念。这看似简单的规则转变,实则需要承包户之间的理解、协商与共同遵守。大家同心协力守护这片共同的绿色财富:哪片区域该轮休了,如何保护珍贵的菌塘,怎样确保可持续收获……在守护青山的实践中,各族群众紧密协作,形成了守护生态的默契与合力。

  共享金山银山:生态红利联结团结纽带

  辛勤的守护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树木日益繁茂,野生菌的数量和品质显著提升。每到采菌季,游客纷至沓来体验拾菌乐趣,农户自捡自销的收入也相当可观。武元其真切体会到,“守住青山,就是收获金山银山”。

图片

  这份生态红利,由守护着大山的各族群众共享着。目前,易门已建成野生菌保育促繁及供应示范基地5个、规范保育采收区1个,发展“森林人家”31家,推广“包山养菌”577户,保育促繁面积达18.4万亩。2024年,全县野生菌产量跃升至1805吨,产值高达2.65亿元。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让守护绿水青山的各族群众心更齐、劲更足,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共生共荣:智慧延伸的团结致富路

  易门人民的智慧不止于此。在成功保育促繁野生菌的基础上,各族群众以“仿生种植”“示范栽培”等科技手段,将自然的恩赐转化为更稳定、高效的致富渠道。

  易门积极推进特色食用菌高效栽培,建成特色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17个,培育食用菌种植企业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家。2024年,种植食用菌1332亩,实现产量4020吨、产值6154万元。山林间的这本“经济账”,写满了生态智慧,也镌刻着各族同胞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共享产业兴旺的注脚。

图片

  “包山养菌”是易门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践行。当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同频共振,绿水青山终将化作支撑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共护一片林,同爱一个家——这是镌刻在滇中大地深处,关于生态、发展与民族团结最为动人的篇章。(施艳萍)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