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新平县以典型为示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整体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力补齐短板,健全机制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培育缴费意识,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用水,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水塘镇位于新平县西北部,背靠哀牢山脉,境内水系发达,其中的棉花河灌区以柑橘种植为主导产业,年均灌溉需水量大。“这些是集中取水之前各家农户自己铺设的取水管道,你高一点,我比你再高一点,你粗一点,我比你再粗一点……”水塘镇人大主席张元魁介绍,无序取水不仅引发了用水矛盾,更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2024年1月,水塘镇、戛洒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新平联源水务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专职负责灌区工程建设、项目融资、水费收取、运营管理等工作。村办公司成立后,有效解决了因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用水矛盾和水事纠纷;通过安装智能水表刷卡取水、用水付费等举措,群众节水意识得到根本转变,节水效果明显。
棉花河流域灌区总面积2.4万亩,按照亩均年用水量250立方米计算,年水费收入达600万元,节余资金可用于新增供水管网、计量设施和新建蓄水池等,促使灌区进一步解决供水设施短板,实现灌区改革“以水养水”的良性互动。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水塘镇柑橘产业发展迅猛,全灌区柑橘累计种植面积接近2万亩,全灌区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实现群众的增收致富。
新平县以戛洒江为界呈“两极”分化,棉花河灌区雨量充沛,季节性缺水突出,另一侧的依施河灌区则是干旱少雨,资源性缺水严重。
在依施河灌区,新化乡通过党总支牵头,各村组分别3次召开村民“一事一议”会议达成水价共识。以用水群众为成员成立合作社,承担灌区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用水调配、水费收缴、用水矛盾纠纷调解等。由村组集体将水利设施使用权、经营权以资产使用服务作价入股合作社,按股分红,实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用水户”的合作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先后建立运行管护、累进加价、节水奖励等11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农业水价政策体系。通过安装智能水表,“一表多卡、一卡多表”刷卡取水,既实现了按方计量收费,又能精准管水和高效用水。
近年来,新平县通过“党组织+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通过统一声音定标准、明确主体抓管护、建立机制管运行、推行卡片降损耗、项目建设促改革,实现了用水队伍红起来、用水产业绿起来、用水农民富起来的巨大转变。
下一步,新平县将全力抓好灌区或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建设目标任务,为改革提供工程基础。建立机制、优化水价、主动服务,实行专业化管理,确保群众生产用水保障,全力提供有效水安全保障。
云南网记者 王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