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门:“四曲”同唱 书写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篇章
近年来,易门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生为纽带,将民族团结融入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全链条,推动各族群众深度互嵌、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搭台送岗 谱写就业创业“致富曲”
聚焦落实就业政策、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等,通过建机制、搭平台、设站点等举措抓实就业创业,夯实民生之本。落实“1131”服务机制,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71个,建立易门县高校毕业生服务台账,开展精准化就业服务。在58个村(社区)建成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工作站基础上,建成易门县零工市场、韩所社区标准化零工驿站,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龙泉街道梅营社区通过“产业+村办公司+就业”发展模式,让各族群众就业在“幸福里”、生活在幸福里。2025年以来,举办线下招聘会11场,收集461户企业用工信息,依托“易门人社”公众号发布线上招聘会信息21期,发布岗位18383个,提供就业岗位8056个,助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双向奔赴”,让各族群众就地就近择业、就业。
社保织网 吟唱民生保障“暖心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兜牢各族群众民生底线。围绕“政策看得懂、待遇算得清、业务会办理”目标,常态化开展“三出三进三深入”政策宣传和社保服务“康乃馨”专项行动,全县8支社保服务先锋队累计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667次,服务人数3.26万人次,全面讲清政策法规,让政策宣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人才筑基 唱好交往交融“奋进曲”
坚持将人才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支撑和坚实基础,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通过严格程序、强化保障等举措,筑牢“人才基石”。严格事业单位招聘程序,持续优化人才招聘办法,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2025年通过提前招聘、公开招聘、公开选调等方式补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0余名。持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559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新增高技能人才200名;推荐申报兴滇英才“云南首席技师”专项3名,成功申报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审核推荐全县企事业单位198人参加相关评委会的职称评审工作。围绕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个人需要,开展无人机驾驶员、家庭整理收纳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6期1458人次,以技能提升促收入提升,让各族群众端稳“饭碗”、鼓足“钱袋”。
护薪维权 奏响劳动关系“和谐曲”
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风险,用心用力用情营造劳动关系和谐氛围。积极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和人社政策“五进”活动,发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0000余份,现场解答各类问题100余次;畅通欠薪维权诉求渠道,全量受理农民工欠薪投诉举报案件,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六制一金一表”制度,推动欠薪问题依法、及时、妥善、多途径化解。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宣传、用工指导,依法指导仲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烦“薪”事,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下一步,易门县将在“接地气、惠民意、聚民智、促和谐”上持续发力,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事人才、服务保障等领域办好民生实事,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