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玉溪市易门县板栗大面积成熟进入采摘期,龙泉街道梅营社区的板栗收购点一派繁忙景象,满载而来的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袋袋饱满油亮的板栗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果”。
收购现场人声鼎沸,热火朝天。满载板栗的农用车、三轮车有序排队等候。工作人员快速进行卸货、验质、分级、定价、称重等流程,种植户们现场就能收到货款。整个收购流程高效有序。
“今天交了142公斤,价格每公斤13到19元不等。从开始收购到现在交了七八次”。种植户吴忠林介绍说,他种植的“易早3号”品种板栗比去年增产五六百公斤,总产量约3吨,预计收入达5万元。
易门板栗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易门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将板栗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板栗产、供、销各环节,积极扶持和培育板栗专业合作组织,先后成立3个板栗专业合作社,并以易门县板栗协会为平台,以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为路径,不断拓展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农户种植、经营效益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底,易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3.45万亩,投产面积3.19万亩,产量2232.3吨,产值3070万元。“易门早板栗”以果实大、果形圆润、色泽鲜亮,早熟、肉质甜糯等优点闻名省内外,成为市场走俏品牌。
龙泉街道梅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柳小龙介绍,梅营社区种植板栗2600亩,由于今年雨水好,板栗实现了丰产增收。“统一由易门县板栗协会在我们这里收购,均价16元左右,今年社区的板栗总销售额预计有800万。”
从枝头硕果到市场俏货,一颗颗金灿灿的板栗,成为富民增收的“黄金果”。未来,易门县将继续深耕板栗产业沃土,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品质提升、精深加工与无公害绿色品牌创建上持续发力,优化延伸乡村生态产业链条,让这枚富民“黄金果”释放更大能量,铺就一条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幸福路。
云南网记者 韩艳慧 通讯员 赵琳 李永春 高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