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稻香四溢,又是一年丰收季。眼下,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化乡阿宝村的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机械化收割作业,广袤的田野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阿宝村地处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一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和村党总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和独特区位条件的加持下,当地村民成功解锁了粮经协同、粮蔬结合的高产密码——水旱轮作模式。其中,被阿宝村民称为增收“金麦穗”的水稻,已在阿宝大地上黄了一茬又一茬。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水稻与番茄、西瓜等经济作物构建起多元种植体系。科学的水旱轮作模式,不仅有效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了病虫害的滋生,更让土地得以休养生息。这种粮经作物科学搭配的种植模式,通过时空资源的优化配置,显著提升了土地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如此良性循环,既筑牢了粮食安全根基,又为特色果蔬产业开辟了新天地,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漫步田间,金灿灿的稻浪一望无际,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饱满的谷粒。微风吹过,稻香四溢,现代化收割机的作业声与村民们的谈笑声此起彼伏。“民以食为天,农以耕为乐”,每一粒晶莹的稻米,都凝结着农人的智慧与汗水,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春播到秋收,从耕耘到收获,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缕稻香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在阿宝村种植水稻和番茄。”看着一株株沉甸甸垂下的稻穗,下啊宝小组村民朱平学开心地说:“今年雨水充沛,水稻产量特别喜人。等这季水稻收完,我们就准备种植番茄了。现在村里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从打药到收割都用上了先进设备,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阿宝村的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升级。从传统耕作到机械化生产,从经验施肥到精准农业,从化学防治到绿色防控,科技的力量让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更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5年,阿宝村共种植水稻1050亩,预计产量能够达到700至800公斤每亩,每亩能为村民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下一步,阿宝村将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继续深耕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探索绿色、持续、致富的发展道路,让土地在‘稻香-瓜甜-菜鲜’的轮转中,孕育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阿宝村党总支书记黄玉苹介绍道。
云南网记者 赵芸瑞 通讯员 赵春悦 何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