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大龙潭乡鱼塘村的1000余亩冬枣进入采收期,青红相间的果实沉甸甸地缀满枝头,数十名工人穿梭林间,娴熟地将成熟的冬枣采摘装筐后送往分选车间,基地里处处是热闹的丰收图景。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片富有生机的土地还是一片闲置低产的土地。
“此前,这里种植的软籽石榴、冬枣因为技术滞后、管理粗放,年收入仅百万元。”峨山县大龙潭乡党委书记师为奇介绍,为盘活该片土地资源,2023年底,大龙潭乡引进云南太格果业有限公司,计划种植特早熟柑桔2900亩;搭建冬枣温棚,优化1300亩冬枣种植技术。通过土地改造提升、扩大开发范围、引进现代农业设施等一系列举措重新开发利用,该基地重获新生,成为规模化、组织化、设施化、品牌化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果树大量挂果后,预计年产冬枣1300吨、早熟橘8000吨,产值达1.2亿元,实现了土地价值的跨越式提升。
产业兴则百姓富,该基地通过产业联动、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目前,该基地短期用工约9000人次,提供长期岗位45个,长期工年收入可达7至9万元。
近年来,峨山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以“组织领办”带动一批、“联村抱团”发展一批、“腾笼换鸟”激活一批为抓手,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以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强化龙头带动支撑、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强化民生福祉保障,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实力。
2024年,峨山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202.55万元,其中,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13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万元。
云南网记者 王剑钊 通讯员 宋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