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盛放在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建兴乡马鹿社区老箐小组的万寿菊“惊艳”了乡邻。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张正兴的“试验田”,一家五口人正迎着朝露忙碌采摘万寿菊花朵,指尖轻快地在橘色花团中穿梭拨动,像探寻着藏在山林间的“珍宝”。不一会儿,沉甸甸的背篓便集中到地头装车,全家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家试种了5亩万寿菊,从端午节开始栽种,管理简单,化肥和农药成本每亩仅200元左右。”建兴乡马鹿社区老箐小组组长张正兴介绍,“现在已是第4次采花销售,销售点离老箐小组约10公里,方便销售。目前亩产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明年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
这片5亩的万寿菊坡地,凝聚着张正兴五年来带头致富的坚守与创新。此前,他是一名农资店老板,回村担任小组长后,便将生意交给子女,全心投入乡村发展。他带领小组干部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群众”模式,干部和党员带头试种,围绕“固基础”和“增种类”双线发力,不断探索中药材“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径。近五年来,老箐小组黄精扩种790亩,重楼扩种950亩,村民户均增收约3万元。
在他自家的田地里,总有几种村民叫不出名字的中药材。今年,为确保万寿菊试种成功,他提前外出考察学习,带着家人钻研探索,逐一打通了撒籽育苗、移栽管理、施肥防虫、销路踩点等环节的疑难点。短短两个月种植周期,就实现了亩产4000余元的收益,为村民闲置的荒山坡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万寿菊种植技术简单,适应性强,山地、田地都能种。”马鹿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生福表示,“张正兴试种5亩,收益是传统作物的2至3倍,适合在马鹿社区推广种植。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农户盘活荒山闲地,形成规模种植,让万寿菊成为继黄精、重楼、龙胆草、露水草之后又一新兴中药材产业。”
晨光中,满载万寿菊的货车缓缓驶出基地。这抹亮眼的橘色,不仅照亮了张正兴的增收之路,更有望带动更多村民共享这片“山间花事”带来的产业红利。
云南网通讯员 马琴 郭孟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