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温润玉溪 旅居福地 | 云南易门:水城菌乡焕生机 深耕旅游促振兴
初秋时节,走进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罗所社区林士桥村,“诗与远方”即在眼前:古朴民居错落有致,墙上的彩绘栩栩如生,沿着蜿蜒的村中小道向上走,绿树成荫,犹如画境;2007至2023年,林士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210元增长至2.03万元。
林士桥村的蜕变是易门县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易门县以党建聚力,整合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人才资源,走出了一条“党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持续擦亮“滇中水城·菌乡易门”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搭台 激活发展“强引擎”
近年来,易门县始终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认真落实“一村一网一调解室”工作机制,构建区域统筹、上下联动、条块协同、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林士桥村划分为4个网格,广泛吸纳群团及社会组织人员、退休老干部、在职党员、致富带头人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压实网格责任,实现“人在格中行、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积极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员”先锋矩阵。以党员活动室、民情走廊、文化大舞台为宣传阵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百千万文化”工程等活动,借助舞龙队、文艺队力量,举办书香阅读、民族文化联谊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凝聚农文旅融合发展合力。
和美乡村 转变思路“种风景”
易门县加强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既保留原始风貌,又充满现代活力。
深入改善人居环境。围绕“一方田园、两岸风光、三分天地、四季花田、五里果香”的规划理念,整合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项目资金700余万元,建成游道、栈道、工艺稻草人景观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精心打造农耕文化巷、民族团结巷、生态和谐巷,获评省级绿美乡村及市级四星级美丽乡村。
持续夯实基础设施。引进易门景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林中雅韵”农旅融合项目。升级“林中苑”农家乐,提供烧烤、垂钓、露营等服务,感受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美好,累计接待游客1万人次,并成功入选县级研学基地。与易门县广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将首批2套农房按照高品质旅居标准改造,融入当地田园风光与民俗文化元素,打造特色住宿体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赋能 平添景点“烟火气”
通过文旅渠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旅居易门”多了一份“把味道带回家”的念想。这是易门县构建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串珠成链,让“颜值”与“内涵”同频共振。通过流转土地240亩,引进美天娇花卉有限公司,投资31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大棚、冷库及鲜切花厂房。花卉主要出口韩国、日本,年营业额达1200万元,解决长期就业80人、季节性就业150人,群众在家门口得到增收,实现38.4万元土地年流转收益和400万元劳务收入。
产业筑基,让“旅居”有了长久的“生活味”。整合资金180万元,打造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草莓小屋”种植示范基地、规模化无土栽培草莓种植示范园,为农文旅融合奠定产业根基。 以草莓产业为核心,不断探索创新“草莓+”融合发展模式,推出草莓研学、认养计划、采摘体验等特色文旅项目,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参与种养采摘全过程,强化“林士桥草莓”品牌影响力,实现“小草莓、大产业”的跨越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以“莓”为媒、以节会友,连续举办三届草莓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数万名游客实地寻访田园乡愁、乐享“莓”好时光,打响了“林士桥草莓”品牌。
让山野的珍宝走出大山,让乡村的故事遇见远方。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易门县走出了探索创新、培育特色的路径,更走出了一条联农带农、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易门大地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