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玉溪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让世界自然遗产展现更多“玉溪精彩”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1:16:00  来源: 玉溪日报

原标题:让世界自然遗产展现更多“玉溪精彩”

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贯通历史与未来、沟通本土与全球的宏伟事业,让遗产“活在当下、闪耀未来”,这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心声,也是玉溪用实际行动守护宝贵遗产,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9月7日,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全球南方世界遗产论坛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举行,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澄江化石地,来自全球南方24个国家的120余名中外嘉宾通过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与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亲密“接触”。作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保存完好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世界化石宝库”“国际古生物圣地”“生命起源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大自然演进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贯通历史与未来、沟通本土与全球的宏伟事业,让遗产“活在当下、闪耀未来”,这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心声,也是玉溪用实际行动守护宝贵遗产,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中国世界遗产澄江宣言》发布10年来,创新构建起“保护—研究—传播”三位一体的“玉溪模式”,在守护生命起源印记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玉溪坚持保护为先、活化利用并重,赓续文明根脉、厚植文化自信,用实际行动守护宝贵遗产,践行可持续发展,让人类瑰宝永葆蓬勃生机。与会嘉宾纷纷为玉溪文化遗产保护点赞、为玉溪人文历史点赞:“澄江在遗产保护与利用上的实践,为众多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着保护共识不断凝聚、传承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自然遗产利用过程中,玉溪始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激发全社会对自然遗产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创造力。积极探寻自然遗产与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发挥自然遗产的资源价值、科研价值、教育价值,在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积极发掘蕴含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中的生态、文化、文旅、科普、研学等多方面的巨大价值,不断探索澄江化石地与玉溪灵山秀水、人文之风的融合互动,设计富有创意的旅游线路与文创产品,推动其成为面向国内外的旅游参观胜地。通过深入推进自然遗产科普,举办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将自然遗产地打造为生态教育基地,不断推出更多高质量自然遗产科普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实现自然遗产经济价值转化的同时,不断实现自然遗产的社会和生态价值。

切实守护好、传扬好、利用好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礼物和馈赠,需要充分利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殊荣,进一步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吸引更多顶尖科研人才投身澄江化石地研究,集合跨学科研究团队,形成综合研究力量;密切同省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共同开展自然遗产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藏,从远古的时光走来,正走向壮阔的未来,更要让它们与时代同行、风华正茂,彰显玉溪不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决心与恒心;要以久久为功的定力、守正创新的精神,践行好“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的庄重承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自然遗产,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新体验,让世界自然遗产展现更多“玉溪精彩”。(雪妮)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