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化乡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探索出“农业用水自治”新模式,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推动农业增产增收,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走进新化乡依施河灌区,连绵的钢架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一串串饱满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棚外,收购点里一车车红彤彤的果实,映照着群众丰收的笑脸。
六竜村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该县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前几年,部分农户种番茄要从依施河抽水,还要自己接电,既不安全,成本也高。改革后,不用到处去接水、拉水,对群众生产用水大有好处。”六竜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李家荣介绍,水价改革以后,该村蔬菜产业逐年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从之前的100多亩发展到1790多亩。
自2022年2月启动改革以来,新化乡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改革成果覆盖全乡3.86万亩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3.92%;累计安装475套水表,让每一滴水的使用都“看得见、算得清”;吸纳用水户1562户,预收水费82.48万元,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难题;灌溉用水系数从0.4提升至0.75,累计节约灌溉用水69.83万立方米,节水成效显著。
水“活”了,产业也随之“活”了起来。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让新化乡的农业从“低效”走向“高效”。以番茄为主的蔬菜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亩产值由改革前的0.51万元增长至2.48万元,涉改区农业总产值增加2.23亿元,农民户均增收3.2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农户们真切享受到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释放的红利。
新化乡农业中心副主任李海成说:“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灌溉用水方式,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难题,保障工程良性运行,改变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眼下,总投资9818万元的依施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正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约4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依施河片区3.01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让“稳定水”“放心水”惠及更多农户。
云南网记者 王剑钊 通讯员 郭艳琼 范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