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驻古镇后,这里成为了展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对于传承工作促进很大。”在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嶍峨古镇,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四弦制作技艺”传承人徐宝安颇有感触地说,彝族四弦与市场连接得更紧密,不仅知名度大幅提升,也为后续向工艺品、非遗伴手礼等多方向拓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为让非遗看得见、摸得到、能参与,近年来,峨山县在非遗活化领域持续深耕探索,在嶍峨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吸纳超20名传承人入驻授艺,带动周边居民参与学习、协同创作,这一非遗特色商圈通过常态化展演、互动工坊、主题市集等形式,有效聚集了消费人流,激活了非遗业态,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活化”新阶段。

彝族叙事长诗《董永记》、通海洞经音乐、澄江关索戏……同样位于嶍峨古镇的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通过数字化展陈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与活力。

今年2月15日,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验示范基地继续在峨山县落地,有力推动当地非遗“活态传承、活化利用”工作取得成效,也为玉溪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基地以‘一馆、一院、一戏台、一街区’为依托,吸纳入驻非遗示范项目106个,其中63个传统表演艺术类项目已纳入‘行走嶍峨 多彩非遗’系列活动开展常态化展演。”峨山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积极发挥基地展示、传承等作用的同时,峨山县将持续上新非遗公开课、周六非遗舞蹈展演等特色活动,为非遗活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实景还原刺绣场景
峨山县“非遗+文旅”的独特辨识度,为开新街、姊妹节、端午赛龙舟及半程马拉松等活动的开展增添了一抹亮眼的文化色彩。下一步当地还将继续深挖本土特色,积极打造“彝族文化”品牌。通过建设文创孵化基地、探索非遗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产品市场化等举措,持续延伸产业链条,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切实转化为惠民富民的“金钥匙”。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翘楚 刘宇丹 杨茜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