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门:山海同心聚暖意 旅居架桥促共融
1700公里的跨越,是宁夏银川13位退休老人与云南易门的温暖相约。这场康养之旅,不仅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体验,更是易门以旅居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实践——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山水相拥中相知相融,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具象可感。


适宜气候铺就交融底色 让各族群众“愿相聚”
易门年均16.5℃的温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66.5%的森林覆盖率与“滇中水城”的灵秀风光,与宁夏“塞上江南”的景致遥相呼应。78岁的张伟生老人在雨中漫步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看“九龙吐水”与潺潺流水相映,品十里长廊楹联中的文化韵味;张质玉夫妇流连于干净整洁的街巷,在舒缓节奏中感受烟火温情。这片宜居的土地,打破了地域隔阂,让来自北方的各族同胞心甘情愿停下脚步,为交往交流交融筑牢自然根基。

多元文化兼收并蓄 让各族群众“能相知”
易门将本土文化与外来体验无缝衔接,既展现菌乡特色——野生菌博物馆里的文化密码、鲜香火锅里的“春吃花、夏吃菌”饮食哲学,又留存工业记忆——绿汁小镇的老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唤起几代人的共同回忆;既彰显小城底蕴,又包容异乡风情。当宁夏老人逛夜市感受城市朝气,当南北文化在日常体验中碰撞共鸣,文化不再是隔阂的壁垒,而是增进理解的桥梁,让各族同胞在文化互鉴中加深认同。
易门儿女包容友善 让各族群众“有归属”
“始于山水之美、归于烟火之暖”,易门的各族儿女用最真挚的热情接纳远方来客。在这里,没有“外乡人”的疏离,只有“一家人”的亲近,没有文化的隔阂,只有互帮互助的真诚。易门各族群众的包容,让每一位旅居者都能找到“家”的感觉,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在朝夕相处中深深扎根。
优势资源搭建共融平台 让各族群众“促相融”
依托野生菌资源、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等优势,易门不断完善康养旅游配套,推动“旅游+康养”业态融合。这场宁夏康养团的到访,不仅是对易门文旅魅力的肯定,更是各族群众跨区域交融的缩影——在探访野生菌博物馆、品尝特色美食、定格山水景致的过程中,各族同胞增进了感情,凝聚了共识,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从“塞上江南”到“滇中水城”,从陌生相逢到温情相依,易门用气候的宜居、文化的包容、群众的友善,让旅居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
未来,易门将继续以旅居为桥,让更多各族群众在此相聚相知、同心同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山水之间、烟火之中,深深融入每一个人的心底。(杨海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