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街道,有一对因爱心结下深厚情谊的义务剪发“姐妹花”——张燕和李红。自2012年峨山县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以来,她们义务为院内孤寡老人理发,一做便是整整13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的美德,今年“姐妹俩”双双入选了第十届“玉溪好人”名单。

每月19日,张燕和李红便会带着理发工具准时出现在峨山县中心敬老院,一边熟练地修剪头发,一边亲切地与老人话家常。她们熟悉每一位老人,对谁该理发、喜欢什么发型等都了如指掌。
老人普兴荣感慨:“她们每个月都来,我们不用出门,一年省下不少钱,心里也高兴。”
张燕原是企业职工,企业改制后学习理发技能,并于2005年开设发廊。然而,公婆和父母过早离世,让她心中留下未能尽孝的遗憾,为人热心、敬老爱老的她,便将这份遗憾化作了帮助更多老人的动力。

李红比张燕小近10岁,自幼受父母言传身教,善良且富有爱心,一直渴望用技艺关怀他人。2012年8月,在得知首批58位孤寡老人入住峨山县中心敬老院后,张燕和李红主动找到院长,开启了长达13年的爱心之旅。

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姐妹俩每个月都从未失约,而看似轻松的理发,实则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最忙的时候,她们要连续为40多位老人理发,一站就是大半天,只为不辜负每一位老人的等待。

敬老院工作人员吴艳梅看在眼里:“她们来了就忙,水都顾不上喝。说‘还有很多老人没理完’,只想多为老人尽一份心。”
“每次我们都尽量多理几个,能理完就全部理完。老人开心地坐着等我们,他们喜欢,我们也不觉得累。做好事心甘情愿——他们把我们当女儿,我们也把他们当父母。”张燕的话语朴实动人。
在敬老院住了13年的龙文侦老人,每月都盼着姐妹俩来,说起她们,老人眼中满是感动。“她们也给我们理了13年发,辛苦了13年。理完发还和我们聊聊天,谢谢她们帮助我们、关心我们,让我们安享晚年。”

如今,峨山县中心敬老院已有近80位老人入住,她们的承诺依旧坚定如初。虽然张燕身体情况已不如从前,李红也将理发店搬至家中,但每月19日的敬老院之约从未改变。
对张燕和李红而言,爱心没有边界,付出不分对象。她们的“顾客”名单上,不仅有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还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拾荒者,除了理发分文不取,她们有时还会资助零用钱。多年来,两人为社区的空巢孤残老人、乡村留守老人,以及城市的环卫工人、农民工、建筑工人等群体都义务理过发,爱心足迹遍布各个角落。
李红这样期待:“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带动身边人也献出一点爱。”
云南网记者 李苏榕 通讯员 李嘉悦 谭世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