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影像峨山 | “非遗+教育”传承模式
影像峨山
以光影和文字
折射出峨山
美丽的锦绣大地和久远灿烂的历史文化
以及勃勃生机的人民生活
“非遗+教育”传承模式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峨山县文化馆、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积极组织彝族花鼓舞、彝族刺绣、彝族四腔传承人、民间艺人分别到双江小学、双江中学、锦屏中学、市民族中学等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培训活动。
本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既有丰富直观的宣传展板,更有省市县非遗传承人的亲身教授,让学生全面、直观的了解峨山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在精湛的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通过非遗项目体验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了非遗项目的认同感与传承力。在彝族刺绣、彝族花鼓舞、彝族四腔的传承活动中,老一辈传承人从基础训练入手分解,阶梯式基础与组合训练相结合。花鼓舞和四腔传授中以抓风格为重点,将动律做主线,构建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方式,让学生在观摩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掌握其风格和文化背景。本次非遗文化进校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少数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进行弘扬、传承,既丰富了学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进一步促进了非遗文化事业的传承。
青少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继承者,只有发挥好学校教育和青少年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才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峨山县将积极探索线上传承模式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我县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的活态传承,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的路径,探索“非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传承模式。(李海峰 张飞飞 周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