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平锦秀社区基层治理效果好——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锦秀社区的老年人每天都聚在一起,有人拉二胡,有人弹三弦,有人唱歌。
锦秀社区举办的邻里节系列活动,搭建了邻里相互沟通的平台。
近日,记者来到新平县古城街道锦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中心前的一块空地上摆满了桌椅板凳,72岁的李朝荣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和社区的伙伴们一起娱乐,有人拉二胡,有人弹三弦,有人唱起花灯《五里塘》。
老有所乐 幸福指数节节高
“我们几十人几乎每天1点到4点半都在这里休闲娱乐,头天唱红歌,第二天唱花灯,如此往复,丰富晚年精神文化生活。我连续来了7年,大家天晴时在这块空地上开展活动,下雨时则‘转场’到党群服务中心的走廊上。”李朝荣说,“社区免费提供场地、桌椅板凳,还帮我们免费复印曲谱、唱词本,我们可以随时去党群服务中心喝水、上厕所。我们还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写春联、文艺晚会等活动。生活在这个社区,和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我感到很快乐、满足。”
李朝荣与伙伴们的老有所乐,是锦秀社区在党建引领下,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社区坚持把“树牢为民情怀、密切党群关系、团结群众力量、用心服务居民”作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用力方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党建强、服务优、社会稳、文化活、家园美。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书香社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50余项称号。
以党建引领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走进锦秀社区9个“红旗小区”之一的景盛园小区,满目花繁草绿,道路整洁干净,车辆有序停放,公共设施齐全,居民们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中围坐闲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几年前,小区还是另一番景象:乱停乱放现象较为突出,物业费收缴困难,邻里之间矛盾纠纷较多……2021年,在社区党总支牵头下,小区党支部着手打造“红旗小区”,以党建引领成立业主委员会,从物色筹备组人选到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均由党组织来把关,采取党支部委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的方式,完善“红色物业”组织架构,畅通党支部与业主、物业的沟通渠道,完善小区管理章程,党员带头组建巡逻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如今,小区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邻里和睦、氛围和谐,群众对小区党员更认可,对小区党支部也更信任。
景盛园小区创建“红旗小区”是锦秀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积极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探索实践之一。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苏哲介绍,该社区是新平县唯一一个“纯城市”社区,共划分为15个网格,辖区内有2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37个居民小区,总人口达2万余人;社区党总支下辖10个党支部,住社区党员2500多人。为做好社区党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更好推进基层善治,社区通过建强组织、抓牢队伍,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画好共建“同心圆”,织密共治“暖心网”,架通共享“连心桥”。
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方面,社区通过连点成线,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立体组织体系,随时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服务;强点扩面,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在部分小区打造“红色服务阵地”,实行社区党总支书记、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业委会代表、物业管理人员轮值制度,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第一时间解决居民诉求。
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社区探索推行小区在职党员“日常分+履职分+民主评议分+加分项-扣分项”的积分管理制度,小区在职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组建了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政策法规宣传、环境整治、困难帮扶、文明劝导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0余次,解决了小区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230余个,小区党支部也实现实体化运转。
倾力服务群众 践行为民初心
“为激活自身造血功能,社区于2022年成立了新平县锦秀城市服务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包括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办公用品销售等,带动就业12人。”苏哲介绍,2023年公司毛收入56万元,一部分用于公司日常开支,剩余的资金用于辖区老旧无物业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反哺、服务群众,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服务居民上,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力量,开展“契约化”共建,实行小区治理项目化、清单制和领办制,明确各单位责任,做到能现场解决的“马上办”,要协调解决的“抓紧办”,孤寡残等群体需帮助的“上门办”,需部门联合办理的“协同办”,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以“幸福小区我来讲”民情院坝会等方式畅通诉求渠道,通过举办以“和谐邻里”为主题的茶话会、邻里节,搭建邻里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回应群众所期所盼,为部分小区搭建了停车棚、配备了充电桩、增加了绿化地,解决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180余件,出资12万元帮助516名困难群众达成“微心愿”,真正把为民服务宗旨落到了实处,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的幸福指数。(李瑞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