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玉溪频道 >> 头图 >> 正文
为高原特色产业注入持久芬芳——水塘镇“鲜花经济”美丽绽放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4日 10:58:00  来源: 玉溪日报

原标题:为高原特色产业注入持久芬芳——水塘镇“鲜花经济”美丽绽放

工人在大棚里采摘、包装百合花。

春到红河谷,枝头添绚烂,新平县水塘镇的千亩百合花迎来了收获季。2月26日,记者走进水塘镇水塘社区路南小组的一片百合花基地,看见一株株百合花含苞待放、长势喜人,阵阵芳香扑鼻而来。采摘、包装……大棚内外,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我今年栽了32亩百合,共10多个品种,预计平均亩产9000多枝鲜切花、9000多个种球,纯收入能有2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余友波说,“百合花主销地是广州、上海、北京,市场行情较好,每枝能卖4元至5元,最高能达17元。此外,花采完后还可以挖种球,每个能卖1元多。”

余友波来自昆明,今年是他在路南小组种百合花的第三个年头。据他介绍,水塘镇大部分区域位于红河谷-绿汁江流域热区,全年无霜,水土肥沃,栽出的百合花品质上乘。“最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气候!”余友波介绍,他在路南小组的土地租期为6个月左右,租金7万多元。

在一片摘完花的地里,大棚钢架、遮阳网已拆除,工人们正在挖种球。“栽花老板来这里租地,我们除了有土地租金外,还在基地里干活,每天有100多块钱,加班还有加班费。去年秋天到现在,我共挣了1万多块。”正在将种球装袋的路南小组居民方元平说。据了解,该基地平均每月要用130个工,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能达50多个。

“我们将秋季收获后的水稻地流转,引进大户种植百合花,让冬闲地变增收地,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发展了经济作物,实现一地多用、群众增收。”水塘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白刚介绍,社区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稻花轮作”“水旱轮作”模式,即春夏季群众自己种水稻,秋冬季把土地流转给老板种百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让土地在轮种中得到养息,还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提高品质和产量。据了解,该社区9个小组目前共出租了1200亩土地用于种植百合花,每亩土地的半年租金为2000元至2500元,1000多名群众在花卉基地就近就地就业。

近年来,水塘镇充分利用红河谷热区气候优势,推动土地流转,吸引了昆明、曲靖等地的花卉种植户来此发展“美丽经济”,花卉产业已发展成为该镇高原特色产业的支点之一。目前,全镇在园花卉1600亩,品种以百合花为主,搭配少量向日葵、喷泉草,产值预计6000万元至7000万元。

玉溪市“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水塘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并集中研讨。按照市委“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三年行动部署,在经济发展质效提升方面,水塘镇将因地制宜发展柑橘、花卉等高原特色产业,强化土地流转与产业融合,完善基础设施与科技支撑,进一步丰富农业产业业态,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添力。(记者 李瑞铭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