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项目“引擎”轰鸣政策矩阵发力——玉溪:产业就业双驱动筑牢民生根基
一根根钢管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传送出来,准备销往省内外。
青花街早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成为创业者的聚集地。
春潮涌动,产业兴城。3月的玉溪大地,从工业园区到乡村振兴车间,从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到新兴产业实验室,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本地技术工人在智能化生产线上挥洒汗水,返乡大学生在管理岗位上施展抱负,传统农民通过技能培训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这正是全市上下着力实施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产业事业两手抓、指标指数两手硬,所呈现出的一幅幅“家门口就业”的生动图景。玉溪正在产业升级与就业提质同频共振的特色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产业链上“长”出就业新空间
在云南正大钢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钢管”)占地430亩的智能化工厂内,机械臂精准焊接的火花与数字化大屏跳动的数据交相辉映。这条投资12亿元建设的现代化生产线,自2023年10月落户新平县绿色低碳钢铁示范园以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玉溪速度”:108天完成基建,6个月实现投产,15条生产线如巨龙般次第苏醒。截至2024年末,企业年产各类管材18.89万吨,产值突破8亿元,540个就业岗位中本地劳动力占了443个。
“过去总觉得要去沿海城市才能找到好工作,现在‘家门口’就有世界级生产线。”热镀锌厂管理人员李某抚摸着光洁的钢管表面感慨道。李某是2024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新平县2025年2月举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暨“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入职正大钢管。李某的抉择,折射出玉溪“产业留人”的磁吸效应。“公司提供学历津贴和技能提升通道,让我们看到扎根家乡同样能实现职业理想。”在李某的工位旁,多名来自周边乡镇的“90后”“95后”员工正在接受专家指导,学习智能检测设备操作——这是玉溪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缩影。
项目的虹吸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依托泛亚铁路东线、中线交会的交通枢纽优势,同样位于新平县绿色低碳钢铁示范园的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位于峨山县化念镇的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从矿石冶炼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全周期服务破解用工难题
“从项目签约到员工入职,政府专班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正大钢管总经理李彦宗指着办公桌上的《玉溪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对企服务政策清单》介绍,这份于2024年9月印制的政策清单,将社保补贴、见习奖补等11项政策细化为“服务菜单”,企业可像点菜般自主选择。
据玉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董波介绍,近年来,全市人社部门坚持紧盯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聚焦“两壮两新”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的安排部署,以“畅通就业渠道、改善留工条件、优化就业环境”为主线,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积极搭建岗位供需对接平台,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打出一系列稳经济保就业“组合拳”,以扎实成效,实现保障市内重点企业用工和促进群众“家门口”充分就业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我们建立了‘监测—预警—处置’闭环机制,为重点企业配备就业服务专员。”董波介绍,通过“线上线下双阵地”建设,2024年,玉溪市共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434场,提供岗位4.75万个。同时,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定期上门走访服务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长远规划,帮助企业精准把握人社政策要义,引导企业全面享受人社惠企政策。多形式加大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企业用工实际,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政策咨询等服务,将群众感知度高、获得感强、影响力广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到位,确保人社惠企政策迅速落实落地、企业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此外,有关部门着眼企业发展和民生保障需求,有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多样化、专业化、智慧化水平,不断加强稳岗扩岗政策保障,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保障企业用工。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精准识别、精细分类、专业指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为企业用工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用工和重点人群就业需求,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招聘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做好企业用工留工培训交流活动,加强市域各类企业用工指导,持续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有效保障我市企业引才和用工需求。
如今,玉溪正以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点,打造“产业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随着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扎根故土,在产业升级浪潮中书写人生华章。数据显示,2024年,玉溪市新增城镇就业2.63万人,“以产促就、以就兴城”的发展新模式成效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