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4家银行组团服务,一个月时间“拼团”为企业成功授信1500万元,帮助小微企业绿色项目解决融资难题;通过采用“信用+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的组合担保形式,创新押品,将企业“知产”变“资产”,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获得1000万元银行贷款授信,解了燃眉之急……在玉溪,这一项项高效金融服务的背后,金融特派员们功不可没。
2024年10月,玉溪市按照省委人才办、省委金融办的安排部署,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高质量发展,启动云南省金融特派员“进民营企业”试点工作,组织选派的50名金融特派员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需求对接,建立“服务对接、工作进展、联合会诊、服务统计”“四张清单”,“一企一策”实施精准帮扶、纾困解难,为企业送上金融“及时雨”。截至今年4月22日,全市金融特派员走访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共5395户,经金融特派员服务对接,已累计授信69.11亿元,发放贷款29.19亿元。
全面摸排 有的放矢
玉溪市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高原特色农业联农带农重点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外贸企业等作为重点对象,围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涉农贷款、涉外金融、防风化债等重点服务领域,进行深入摸排分析。全市107户民营企业纳入“重点服务对象”清单,137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相关涉农企业、542户规模以上企业、287户专精特新企业等纳入“拓展服务对象”。
通过前期调研,将提出金融需求的企业、市内重点企业、成长较好的初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按领域、县区梳理,形成玉溪市金融特派员“进民营企业”服务内容,指定挂钩联系金融特派员,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需求对接。采取“银行+保险+期货”组队的形式,开展深入走访,在广泛宣传金融特派员试点工作、推动普及“融信服”平台的同时,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金融服务诉求、宣讲金融政策、对接金融服务,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以“一企一策”实施精准帮扶,做到有的放矢。
组团服务 破解瓶颈
玉溪市一家专业从事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能源托管的小微企业,在产业园区开展生物质能集中供热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大幅降低园区碳排放。但是项目投资较大,该企业作为小微企业,难以获批固定资产贷款,单家金融机构也难以满足项目融资需求。
针对这家企业遇到的融资瓶颈,市级机构组及时组织金融特派员组团开展联合走访。经反复会商,以中国建设银行牵头、3家银行机构参与,用时不到一周完成“类银团”授信方案,一个月时间“拼团”为企业成功授信1500万元,及时破解小微企业绿色项目融资难题。
本次选派的50名金融特派员,分别来自不同的金融机构。玉溪市将金融特派员化零为整,按区域组建10个工作组,分别设置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工作日常管理及沟通协调。其中,县(市、区)工作组重点深耕服务本县区,在不能满足企业服务需求的情况下,其他县(市、区)工作组可跨区域开展服务;市级机构工作组协同红塔区组,共同开展服务对接,并将服务范围辐射至全市各县(市、区)金融服务需求未获得满足的企业,以组团式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金融资源,助力民营企业和产业发展。
联合会诊 创新赋能
针对重点企业融资难点、堵点,玉溪市通过创新建立市、县两级联合会诊机制,合力推动民营企业破解融资发展难题。
由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牵头,会同金融、产业、监管等部门,采取“每月按时调度、季度联合会诊”基本工作模式,动态跟踪服务对接情况和工作进展成效,聚合力量联合把脉会诊——各县(市、区)按季度组织县级联合会诊,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交市级联合会诊;对需要由省级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及时按程序提交上级部门研究。
华宁惠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玉溪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因缺乏足够有形资产而难以获得所需贷款。金融特派员通过联合会诊机制,邀请建行云南省分行信贷审批团队到企业实地调研,省、市、县三级联动、集中会商,利用当前的政策,积极探索创新押品,采用“信用+抵押+知识产权质押”,将企业“知产”变“资产”,为企业送上金融“及时雨”。
云南网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张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