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玉溪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用生命书写的答卷
——追记新平县扶贫攻坚一线殉职的优秀干部饶云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8日 09:04:36  来源: 云南网-玉溪日报
分享至:

  农业大镇漠沙,只有一个贫困村,160多户建档立卡户    

  新平是全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于一体。在玉溪,有这样一句话:“脱贫不脱贫,关键看新平。”而在新平,要看脱贫的典型经验,还得看漠沙。采访中,漠沙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存会告诉记者,漠沙是一个拥有18个村委会、284个小组的农业大镇,但全镇仅有一个贫困村,建档立卡户也只有160多户。在全县范围来看,贫困面并“不突出”,这与饶云8年来在漠沙当地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种植等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7年11月,饶云出任漠沙镇镇长,一上任就走村入户,深入调研,提出甘蔗、蔬菜、林果“三大产业经济带”的发展构想。他常常对身边的干部说,农民要想脱贫致富,“最关键的一招是发展产业”。    

  发展产业,漠沙完全没有工业,三产也没有基础,只能靠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土地流转是一个关键。2009年,刚好全省正大力推动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工作。饶云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率先争取到曼线村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1000亩蔗地坡改梯建设项目,后续又为漠沙协调2万多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2010年至今,漠沙镇进行整治、改造过的农田已达6万多亩,覆盖了坝区90%以上的农田。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如今的漠沙坝区已基本是“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而目前农田整治已延续到当地半山区。

  改造好的农田为土地流转打下了坚实基础,漠沙热坝沸腾了,土地流转、农业招商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那段时间,饶云的手机都快被打爆了,一接电话,几乎都是来租土地的,有的老板开口就要几千亩,投资都上千万元。为此,饶云只要有点空闲时间总往村组上跑,亲自找村支书、主任“索要”土地。

  为了给记者描述当年农业产业发展的火热场面,李存会提供了一组数据:2009年,漠沙镇完成甘蔗种植面积53025亩,实现恢复性增长,扭转了甘蔗产业下滑、低迷的势头;全镇种植以苦瓜为主的反季节蔬菜29855亩,比上年增加62%,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20多年来苦瓜产业增速最快的一年。

  另据记者2013年采访饶云得到的一组数据显示,当时全镇耕地面积85022亩,土地流转面积达46760亩。从土地流向看,流入种植大户25525亩,流入专业合作社984亩,流入企业20251亩。在这种形势下,饶云又积极协调动员,以农业招商的方式,使猫哆哩庄园、实建果业、玖鑫公司等多家企业纷纷入住漠沙,充分带动了专业大户、合作社在半山区发展林果产业,产值也不断增加。其中,猫哆哩庄园种植的酸角目前已到挂果期,面积达4000多亩,由周边群众进行日常管理,每人每天可获得80元左右的打工收入。猫哆哩庄园在带动周边林果种植的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额外收入。

  2014年底,饶云离开工作了8年的岗位。那时,漠沙镇的农业产业增加值从7026万元增至44112万元,是2007年的6.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00元,比2007年增长3.5倍。

  丁海涛是地道的漠沙人,在儿时的记忆里,漠沙江两岸傣族群众的田地里大多种植水稻,很少种植蔬菜,每逢请客吃饭都要到集市上买菜。饶云曾对丁海涛说:“漠沙坝子的土地只用来种粮太可惜了,我要通过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造福一方。”饶云说到做到,在8年的镇长任期内,他通过农业招商、扶贫搬迁、中低产田改造、改变当地种植结构等诸多工作,让漠沙的老百姓渐渐富裕了起来。

  这些年来,当地傣族群众靠发展蔬菜种植脱贫致富,建起新房。丁海涛说,全县农民每建3间新房,其中就有1间是漠沙农民建的,或许就有傣族群众建的“苦瓜房”(种植苦瓜致富后建的新房)。

  扶贫攻坚阶段,他消瘦、憔悴,却一刻也停不下来

  2017年1月,饶云当选新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农业、扶贫等工作。在离开农业局任上的头一晚,饶云来到局办公室主任杜成忠家,告诉他明天要去新岗位工作了。杜成忠是饶云在农业局工作时的老部下、老同事,又同住一个院子,两人常常无话不说。那晚,杜成忠语重心长地对饶云说:“你这个岗位会很苦,下雨天要防洪,天干时要防火,风里来雨里去,有情况随时都得跑着去处理,工作压力会更大。”饶云说:“大哥,以后会更操心,但我有思想准备,一定会尽职尽责,好好干。”

  2017年,饶云肩上最重的工作不是防洪、防火,而是进入扶贫攻坚阶段不分白天黑夜、几乎没有节假日的繁重工作。

  县法制办副主任柳金安是饶云任副县长时联系他这块工作的同志,一直跟着他前往全县各个乡镇开展扶贫等工作。记者翻开他的扶贫工作日志,开头写着:“2017年7月28日至8月2日,和饶副一起,参加督促指导推进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按照日志上的记录,记者大致梳理出这次下乡的路线图:“县城(70公里)―戛洒镇(40公里)―耀南村(40公里)―戛洒镇(20公里)―水塘镇(50公里)―金山丫口(50公里)―平掌乡(40公里)―建兴乡(40公里)―漠沙镇(50公里)―戛洒镇(70公里)―县城。”这次共6天的下乡行程,其中的里程是柳金安为记者估算的,这还不包括他们下到村组的路程。

  记者看到,在这份日志中,饶云每到一个乡镇几乎都要深入到村组、农户家中,调研的内容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林下生态蔬菜、到褚橙庄园打工人数和收入情况、农村危房改造未兑付资金等。其中8月1日这天,饶云和其他领导一行,还来到新平县最边远的自然村之一——库独木村,调研“直过民族”的脱贫攻坚工作。

  柳金安说,在他殉职前的几个月里,像这种长途波奔一直是常态。不下乡的时候,他的办公室经常深夜灯火不熄,有时直到天亮,饿了就自己泡一包方便面充饥。

  建兴乡是一个省级贫困乡。2017年是建兴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饶云步履不停,数次来到建兴。据建兴乡党委副书记张磊回忆,2016年,在饶云的努力和协调下,建兴乡引进新平东绿公司发展高山蔬菜,建成总库容8290立方米的蔬菜冷库和占地10亩的马鹿社区蔬菜育苗场,有效解决了群众购苗难、卖菜难等问题。2017年,建兴乡发展高山蔬菜2160亩,收购高山蔬菜2675吨,实现产值520多万元,且高山蔬菜大部分都已走出国门,出口到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如今,高山蔬菜正逐步成为建兴乡产业发展中的亮点和特色产业。

  饶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罗德恩、罗庆荣两家都在建兴乡,以前主要种植包谷、苦荞,还养点牛、羊,经济效益很不理想。为此,饶云向他们宣传、讲解扶贫政策,积极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动员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并传授他们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饶云还帮助他们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养殖业,利用扶持政策分别为两户人家买了一头种牛和六只种羊。在饶云的努力和政策扶持下,两户贫困户盖起了新房。

  平掌乡党委书记周保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与饶云接触非常紧密。据周保锐回忆,饶云是个很细心的人,在进行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期间,生怕基层工作不到位,经常自己进村入户,到平掌乡各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检查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是否到位。走访结束后,他提出,当地要结合实际发展甘蔗种植,发展“甜蜜”事业,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探索,帮助建档立卡户增收致富。这些建议,对当地的扶贫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磊说,围绕如何破解产业发展困境,提升产业发展效益,饶云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他那句常挂在嘴边的话“群众脱贫不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从一开始就不是空话,他生前在很多个岗位上已经亲身践行过。

  饶云殉职前两天,在县扶贫办开会,杜成忠与他不期而遇。杜成忠告诉记者,那天,他一脸憔悴和疲惫,身体又消瘦了很多。想不到他们这次短暂相遇竟是永别。

责任编辑:普腾中木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